廢水處理中COD超標的原因有很多,外因:進水水質因素,內因:污水處理工藝系統等問題,當然還少不了COD檢測問題。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都有哪些進水因素會影響有機物超標的呢?

一般來說首先排除檢測問題后,就要對進水水質進行排查了。進水影響除了水量外,主要還包括進水pH值、水溫、有機物濃度、懸浮物、水中難降解或抑制類物質等。
1.pH值。此參數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生化系統的正常運作,生化降解能力下降,甚至引起生化系統崩潰,出水超標。
對策:①在預處理或一級處理階段對廢水進行中和調節。②在預處理和一級處理階段對廢水進行不斷的內循環,防止中和不徹底,中和調節完成后再緩慢恢復進水。③加大回流,降低pH深度。
2.水溫:此情況主要發生在低溫降低微生物活性,生化降解能力減弱,導致出水COD超標。
對策:①在冬季,特別是低溫地區,可有計劃地逐步減少排泥量來緩慢提高污泥濃度,通過提高活性污泥的菌群數量,保證生化處理階段的處理效果。②適當降低生化系統進水量,減小回流比,增加廢水在生化階段的停留時間。
3.有機物:有機物深度過高時可采用大幅度降低生化系統進水量,有條件的可停止進水,降低回流比,提高曝氣量,通過悶曝來讓系統恢復。
4.難降解有機物或抑制類物質。可通過悶曝試驗進行判斷。如出現此情況可通過對厭氧生化處理工序進行運行管理,或投加活性碳等對有機物/抑制類物質進行吸附。
5.懸浮物。生化系統中懸浮物含量過高,可在一級處理段投加絮凝劑,增加沉降效果,及時排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