處理高濃度化學需氧量(COD)的廢水需要采用一系列針對性的技術和工藝,以確保有效去除有機污染物。以下是一個典型的高濃度COD污水處理流程,包括多個步驟和技術選項:
1. 預處理階段
預處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廢水中的大顆粒物質和其他雜質,減少后續處理單元的負荷,并防止設備堵塞或損壞。
格柵:通過粗細格柵攔截較大的懸浮物和漂浮物。
沉砂池:去除廢水中的砂粒、石子等重質顆粒。
調節池:用于均化水質水量,避免因進水波動對處理系統造成沖擊。
2. 物理化學處理
物理化學處理方法可以快速降低廢水中的COD濃度,特別適用于難降解有機物的初步處理。
混凝沉淀:向廢水中投加混凝劑(如聚合氯化鋁PAC、硫酸亞鐵等)和助凝劑(如聚丙烯酰胺PAM),使膠體和微小懸浮物凝聚成較大的絮體,便于沉淀分離。
氣浮法:利用微小氣泡將廢水中的懸浮物和油脂帶到水面形成浮渣,然后進行刮除。
吸附法:使用活性炭或其他吸附材料去除廢水中的溶解性有機物。此方法適合處理低濃度但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機物。
3. 生物處理
生物處理是去除高濃度有機污染物的核心環節,通常分為厭氧和好氧兩種方式。
厭氧處理
厭氧處理在無氧條件下進行,主要依靠厭氧微生物分解復雜的有機物,產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氣體。
UASB反應器(上流式厭氧污泥床):一種高效的厭氧處理技術,適用于高濃度有機廢水。它通過上升水流使污泥床膨脹,提高了傳質效率。
IC反應器(內循環厭氧反應器):改進型UASB反應器,具有更高的容積負荷率和處理能力。
厭氧消化池:傳統的厭氧處理設施,適用于處理含有大量有機物的廢水,如食品加工廢水、畜禽養殖廢水等。
好氧處理
好氧處理依賴于有氧環境下的微生物來降解有機物,生成二氧化碳和水。
活性污泥法:最常見的好氧生物處理方法之一,通過曝氣提供氧氣,維持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代謝活動。
MBR膜生物反應器:結合了傳統活性污泥法與膜分離技術的優點,能夠高效去除有機物并實現固液分離。
SBR序批式反應器:一種間歇運行的好氧處理工藝,操作靈活且占地面積較小。
4. 深度處理
對于要求較高的排放標準或回用需求,還需要進行深度處理,進一步去除殘留的有機物及其他污染物。
高級氧化技術(AOPs):如臭氧氧化、芬頓試劑氧化、光催化氧化等,可以有效降解難降解有機物。
活性炭吸附:作為深度處理手段,用于去除微量有機污染物。
離子交換樹脂:可用于去除特定類型的污染物,如重金屬離子或某些陰離子。
5. 污泥處理與處置
在上述處理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污泥,需要進行妥善處理和處置。
濃縮與脫水:通過機械濃縮或自然沉降濃縮后,再利用離心機、板框壓濾機等設備進行脫水處理。
穩定化處理:常用的方法包括厭氧消化、好氧堆肥等,以減少污泥體積并降低其污染風險。
最終處置:經過處理后的污泥可選擇填埋、焚燒或土地利用等方式進行最終處置。
6. 監測與控制
建立完善的在線監測系統,實時監控進出水水質及關鍵工藝參數(如pH值、溶解氧、溫度等),以便及時調整運行參數,保證處理效果。
一個典型的高濃度COD污水處理流程可能如下:
進水 → 格柵 → 沉砂池 → 調節池 → 混凝沉淀 → 厭氧反應器(UASB/IC)→ 好氧反應器(活性污泥/MBR)→ 深度處理(高級氧化/活性炭吸附)→ 出水排放或回用
污泥 → 濃縮 → 脫水 → 穩定化處理 → 最終處置
根據具體的水質特征、處理目標及經濟條件等因素,可以適當調整上述流程中的各處理單元及其組合方式,以達到最佳的處理效果。
更多COD超標治理案例